《大明王朝1566》走马观其一:关于职责的碎碎念
《大明王朝》开篇,嘉靖三十九年大年三十的前一天,钦天监监正周云逸被活活打死在了午门前。
嘉靖三十九年入冬以来京师及其附近数省一冬无雪,预示着来年会虫蝗大作,饥馑当头,当时民间认为这是遭到天谴了!天谴何因?国库亏空到连京都各衙门的官员都好几个月没工资发了,民间恐怕早已是易子而食。天怒者谁?把持内阁二十于年的一代奸臣严嵩及其党羽。恰巧冬月里的一场大火把嘉靖皇帝玄修的万寿宫给烧了,于是朝野的浮言悄悄漫向了皇上。
面对朝野舆论,向来只相信方士,不听钦天监天像分析的嘉靖把周云招进了宫,想让他找一个三代以来盛世无雪的例证来证明一冬无雪与人事无关。当然,皇帝是不会把自已的这种要求明说的。
面对小太监的威逼与诱导,面对将在年三十的前一天被活活打死的事实,周云逸坚持说一冬无雪的原因为“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没黑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这是上天的示警”!
嘉靖想让周云逸帮自已把地给洗干净,而周去逸却以宫方权威的身份把不利于嘉靖的流言给证实了,结果可想而知。周云逸不至于听不懂小太监接近明说的诱导,更不可能不知道自己不配合演戏的后果,只是他自有坚持的理由:自己是钦天监的官员,传天意于天子是自己的职责。
自已的岗位职责是什么?服务的对像是谁?对于这样的问题,写在明面上的岗位职责,上层领导对我们的实际要求以及我们基于自身价值的自我定位往往是有所差异甚至是完全相背的。拿周云逸事件来说,钦天监监正书面职责会是观察天像,制定历法,推断王朝兴衰,传天意于天子,这也是他自我认同的职责。而皇帝的实际要求却是利用天像变化维护王朝统制,天有吉像时要想办法和皇帝联系起来,天有灾象要想办法和皇帝洗脱关系。总之无论何时都要维护皇帝的权威和形像,无论什么天像都要解释了使之突出皇帝的圣德,掩盖皇帝的过错。嘉靖老儿当然认为周云逸的服务对像是他这位大明天子,而周云逸认为自己有几分为君几分为民剧中就没有交代了。
那么当自己认同的价值与皇帝的实际要求相背离时要怎么做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将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罔顾法理情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论什么祸国殃民的事只要能讨好上级就不遗余力地去做,这可能是相当一部份人的选择,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如《大明王朝》中的不粘锅赵贞吉为了取得上位的机会一味揣度圣意讨好嘉靖老儿,什么为官之仁朋友之义师生之情全都顾不上了,白姓死活则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那么他忠吗?他讨好嘉靖只是为了自已,如果某一天嘉靖老儿失去了权利,第一个落井下石的会是他。嘉靖老儿看不清赵贞吉只是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吗?当然不是,只是他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住赵贞吉。或许我们身边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人,他们往往能力没我们强,付出没我们多,收益却是我们的好几倍。面对这样的人,我们除了近而远之别无它法。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就不要心不平,不平也只能是自已徒伤悲。
做法一是如胡宗宪和《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一样两头兼顾,在满足上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维护住自己的意愿。从为公所得来看这是最多的一个,但这也是最难的。你得有过人的能力,能平衡好各方的关系,而且必须做到让自己不可或缺。你得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做好多头受气的准备。胡宗宪如果不是东南一柱,成为抗倭不可或缺的人物,恐怕早死在严党的手上了。如李鸿章,因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替慈禧老佛爷承受千古骂名,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所承受的一切艰辛,所争取来的一切成果,当时没人见,历史课本没人提。而且朝庭如想找个人将百姓的怒火引向他然后处决了以平民愤,那个签定丧权辱国条约的人最合适不过。如剧中的海瑞一样通倭大案等着陷害你你是否也有能力绝地反击?像高翰文一样中了仙人跳逼着你就范你是否有勇气坚持?从个人的得失来说呢?胡宗宪被利用完后也只能黯然退出政治舞台,与那些明哲保身的人相比相差太远。
做法二是和周云逸及海瑞一样做一个殉道者。周云逸及海瑞二人,无论是分开还是合并起来说都有些不妥。从动机上来说很难说二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从结果上来说周云逸的死未能撼动朝局一丝一毫,而海瑞却用一纸《治安疏》扯下了嘉靖皇帝的新衣,骂得嘉靖老儿差点当场享年但不能杀他也不能放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能力不同,另一方面是周云逸所说的事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而海瑞却是将大部份官员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给说了出来。事实俱在,嘉靖老儿想指鹿为马,可以让官员们不敢说但不可能指望他们不懂。殉道者值得敬重,如果要做殉道者就要做海瑞而不能做周云逸。而且需明白,海瑞成功了,代价却极其具大。
做法三,把枪口抬高一寸。以上两种做法都是需要过人的能力和勇气的,大部份人可能做不到。但在纳碎要我们枪杀逃出集中营的人时,我们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寸。没有勇气抗拒皇帝的命令也没有能力机智处理,至少也不要主动为恶。
做法四,走为上。
《大明王朝1566》讲的是朝局,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里面的人物面对的是弄不好会如老虎一样一口吃了自已的嘉靖。职场中我们的情况远没有剧中那么凶险,上级也不太可能是嘉靖老儿那样的主。如果我们真的那么不幸碰到了嘉靖那样的主,我们可以独善其身,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只要不谋求升职加薪便能躲过很多是非。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换份更称心的工作。无论我们认同何种做法,无论职场中我们采取何种方式对人对事,我们都应该认清当时的局势。无论我们是否顺着上级的意愿去做,我们都要知道上级的真实想法,才能知道自几成在何处败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