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杂谈其一:杨志——认清自己的特点,不眼馋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职位方能善终
《水浒传》我是没怎么看过的,拜其名列四大名著所赐,书中几位主要人物的事迹是却耳熟能详。其中林冲和杨志二位的遭遇颇让我有些自叹自怨——自己与他们多少有些相似之处。相似之处不是他们那高强的武功,而是他们各自的性格缺陷。他们均拥有极高的武艺水平,然而除此之外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策划及实际做事能力均不及格,没有团结他人的心机和手腕,这便是造就他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
关于林冲和杨志二人的评论,网上的文章已经很多了,各种观点众说纷纭。我做不到对各种观点的归纳总结,也无法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不再重复造轮子。想了解网友对他们的看法可看以下文章:
林冲之愚,武松之慧
如何评价杨志在运送生辰纲整个过程中的表现
杨志一身好武艺,怎么会因为丢了生辰纲而冒出自杀的念头
此处谈论的仅是在自己在此二人身上得到的启发。
杨志——认清自己的特点,不眼馋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职位方能善终
杨志的武功极高,林冲被要求纳投名状时与他打了个平手。押运生辰纲时他适合安心担任老都管手下的一号大将,负责好安(dǎ)保(jià)工作。至于恩威并施笼络人心,规划行进路线和安排行程等事则交给更善于此道的老都管。如此一来,兴许花石纲便能平安送达汴京了。押运过程中劫纲的匪徒如想靠武力硬抢,能从杨志刀下夺走货物的没有几人。如果不小心被人用蒙汉药麻翻了,需要为此负主要责任的也不是杨志自己。即便实在不幸来了一群在武力上胜过杨志的山债主把他砍成了刀下之鬼,那也是败得明白死得清楚,比担任那个使用皮鞭也抽打不动下属的憋屈长官要自在多了。
做一个说一不二的一把手事事按自己意愿来很畅快吧?分功劳蛋糕时很想要最大的那一块吧?的确,此二者都很有诱惑力,但也得看看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才能是否达到了平均水平。古人云:“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鲜不及矣的意思是极少没有不遭受灾祸的。
一个不想担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名好士兵吗?这句话听着励志,实则很容易把人引入迷津。有些人只适合当部属,如果觉得杨志毕竟是小说人物,那么二战时期美国的大英雄乔治·巴顿将军是一个很好的真实例子。巴顿是美军的一名高级将领,然而当有人提议他担任独立指挥官时,美国陆军参谋长(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伯乐)乔治·马歇尔将军说:“巴顿是美国陆军造就的最优秀的部下,但是,他会成为最差劲的司令官。”
Tips: 以上一段剽窃自墙外某位大神的文章,原文很长但很有价值,连接在此处,过得了墙的朋友可以点开看看,直接看体验要好得多。过不了墙的猛击此处下载。
《彼得原理》一书讲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丁克是李斯汽车维修公司杰出的机械师,他不但能诊察汽车的疑难毛病,还能不厌其烦地加以修复。因表现突出,他很快晋升成了维修厂的领班。担任领班后,不管汽车维修厂的业务多么忙碌,他都会承揽任何他觉得看起来有趣的工作。一旦工作来了,不做到完全满意他绝不轻易罢手。他事事干预,极少座在他的位子上。他常常亲自动手维修拆卸下来的引擎,而原本应该从事此工作的人呆呆站在一旁,其他工人则枯等着他安排工作。结果是修理厂总堆积着做不完的工作,交货时间经常被延误。丁克不知道,相对于维修得尽善尽美,顾客们更期望如期取回自己的车子(编者注:又或者说相对于满足顾客的要求,他更愿意成就自己的兴趣)。丁克是一个顶尖的机械师,作为领班他却不合格。由他来担任领班,下属、顾客还有他自己都是受害者。
同样地,杨志是一名杰出的大将,作为领头人他却不合格。如果杨志能找到一个伯乐安心担任好其手下的一员大将,单靠一身武功便可以过上远超过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了,绝不至于落草为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