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期

  2013年到2015年春,未分项目部的时候,也就是在作业区的一年和到设备科的前半年。那时候其实什么都不懂,不知道该做什么。当时还没有现场管理这些事,生产纪律也比较松散,上班其时只是玩玩手机,勤快点的班早班的时候会打扫一两次卫生,每班绕设备巡检一两次,填写交接班记录本后交班走人,到了设备科后主要是跟着师傅到处转转。因为不懂,几乎没做什么事,班上得轻松快乐,玩似的,工资相比之下还不低,逍遥自在。工作之余看了好几遍《红楼梦》,自学了《选矿概论》,C++,Linux,《计算机网络其础》,流体力学等基础知识。

学习成长期

  2015年夏到2017年秋。这个时期先负责磁浮选,后负责整个二作业区的设备管理。因为多了责任,书是没精力好好看了,但工作其实不算多,加之和搭当相互帮持相互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工作越来越熟悉越来越顺手。
  当时没有检修方案审批、设备定时点检、成本、现场标准化等等等等这些事。阀门、泵备件、衬板螺栓这些消耗量大的物资都走寄售库,不需要做计划。通用物资和轴承等仓库随会备货,A类设备机动物资部会主动关注备件储备情况,需要我们做计划的东西其实不多,计划到货后都是仓库摆着,用时再领,找个出入库记录表就知道备件的储备情况。要是不小心有什么东西备漏了,给机动物资备打个电话沟通下便行,如昆明有现货三天内可送到,回头补个急件计划就行。
  因为工作不多,自已可做到一个星期到现场看两到三次钢球储备情况,经常到检修现场和检修人员一起打打下手吹吹牛,做到对自已所负责区域发生的检修和改造几乎了如指掌。2017年更换8848回转体的时候,在负责好施工现场的数据测量计录、施工进度监控等工作的同时还能测绘好了熔2号泵池的弯头并把物资备件计划漂漂亮亮的报了出去。当时自已可以花两天时间到现场一块块核对压力表的型号等信息,花一个星期时间到各磨机油站处核对各备件厂家型号并找到相关资料来了解技术参数,花一个月的时间来设计8848的橡胶衬板,可做到关注项目部三个作业区的设备并做好备件更换记录。
  使用角本从生产报表提取每天原矿量和半自磨机运行时间,最终只需输入两个时间便能自动计算出所有衬板的处理原矿量和运行台时的事,自已花了一个星期时间边学边做才完成的,现在回头想想一个星期的时间花得真值。要是拿着个计算器打开十来张电了表格一套套算衬板的使用时间,算上两套头就昏了,没有领导特别盯着恐怕不太会去做。可惜现在绝对没这么多连续时间做类似的事了。 之前做的事没落下,之前没做好的事情一件件能做好了,满满的成就感啊。
  其实设备管理到底需要做些什么,成果如何评价的这些基本问题是没有人教的,只能靠自已摸索。到2017年秋时,自己已经整理出了较为清析的设备管理思路和实施计划,离入职时间为四年。很慢吗?比上肯定是没法比的,我见过非本行的人使用不到一年时间弄明白的,但比下确绰绰有余,有一半以上的人恐怕十年八年也不一定清楚。不幸的事,自已的计划却没能推行下去那么一丁点。

反思与尝试期

  从2017年秋季开始,事多了,人少了,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事多了如前文中所说的检修方案审批那些,人少了表现在三个作业区的设备技术员都没了,外部环境变化则三言两语无法说清。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会利用开会前的几分钟核对物资备件年计划,会为了及时交一个文件而用脚力和电梯赛跑。之所以这么争分夺秒是因为开始的时候事情虽多但多挤挤时间,晚上加一下班还能做完。慢慢的自己不会这么拼了,原因是无论怎么拼也做不完。从那一刻开始,不要说推进自已的计划,连之前一直做着的B类设备备件更换记录、设备科周分析材料这些基础日常的事都没继续做了,检修费用统计应付了事。随着工作不进反退而来的是巨大的自责、焦虑与痛苦,心境极度恶化,心境恶化进一步降低了工作效率,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自责、焦虑与痛苦的逼迫下自己开始反思,思考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工作为什么变得这么难做。作业区、设备科、仓库、采购等相关的部门各自是什么职责,各部门之间应该怎么配合,可借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辅助,在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前题下本部门该如何调整与之相适应等一系列问题自然地进入了思考范围。思考的结论是各部门各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可改进之处,在不解决这某些问题的情况下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将设备管理工作做好的。自然地,自已开始尝试从管理和制度方面做一些事了,然而这正是自已最不擅长的一个方面。
  我小的时候过惯了及度贫困的生活,因此工作后能有个衣食无忧便已知足了,钱能多一点当然最好,不能多也不会太过苛求。能给自已带来快乐的是将事情做好的成就感(与自卑心理有关),好奇心得以满足及能更好地认识周围事物的满足感。说这么多只是想说明自己完全没有政治野心,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所在,对谋取个一官半职完全没兴趣,之所以想在管理和制度方面做些事只是想将事情理顺,以便更好地为本职的设备管理工作服务,一句话概括——被逼的。正是因为做的是自己最为薄弱的一个方面的事,开始四处碰壁。 尝试与碰壁的事就不说了,太过琐碎,总之自已在管理方面所做的众多尝试只有一个成功过。

摔破罐期

  分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特点与前一时期有很大差别,时间上却是慢慢过渡的。这个时期一方面是极度的琐碎忙碌与精神压力使得工作不进反退,几年来自己没有任何成果,技能没得到任何提升,所带来的是极度的疲惫、自责与焦虑。另外一方面是发现自己完全没有能力解决管理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公司大部分人没把自己这一类人当一回事,领导对自己极度不信任后,开始自暴自弃了。 没有能力解决管理和制度方面的问题是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短板,前面已经说明。
  公司没把自己一类人员当一回事表现在作业区一线人员觉得我们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混日子,表现在收入与检修的区域负责人和骨干人员不能比就算了,与递递扳手扶扶梯子找找工具的角色比差距也在1000块以上(收入保密,我们无法得到确切的数据进行对比,只是和同事几次闲聊得知,可能存在认知偏差),自己在2019年拿了半年机械技术总监的工资,对面某位朋友拿了一个月的业务副主办的工资就能够把全年的平均值差不多拉平,表现在青年英才从评选到公示再到发待遇只用了一个月,而副总师总监等从评选到公示再到发待遇可拖上半年,表现在只要涉及到理论分析与计算的时候上上下下都将其当作笑话看(关于理论与经验的关系,要论述的话得写一篇长长的文章,下面用一张图简要说明。忍不住多说一句,通过力学来分析设备开裂的原因,没分析对只能说明我力学知识体系还不完善经验还不够丰富,你不能说力学就是封建迷信啊)。

  领导对自己极度不信任表现在自己对一个现象及其明显的故障原因判断也不被相信,需要找其他人来确认,表现在几个设备管理人员的提议几乎可确定会被不告知理由的否决。(作为自封的技术人员,我始终守持着拿不准的事情不妄下断言的原则,不太确定的原因分析我会特别说明只是供大家参考和评判,没有99%把握的尝试我会说先试了看再说。当然了,因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和经验的欠缺,自认为拿得准和有100%把握的事也可能出错,但如果因为有出错的可能性就停下脚步那么一切进步都无从说起了。)
  破罐破摔表现在毫无顾及地顶撞领导,表现在不是万不得以不对工作的事提议,表现在检修和讨论的很多时候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在明知他们测量温度的方法有问题将会导致测量结果错误也懒得说,表现在明知比人的方法行不通也懒得说让他自己试错去。 虽然破罐破摔了,但混日子并不是自己认同的人生价值和态度,因此有时觉得就该得过且过,有时觉得当一天和尚还是要撞好一天的钟,并为得过且过的想法自责。两种想法交战的结果是心态更差了。

经后如何?

  说了这么多,找的都是外部原因。我明白推脱责任为自己找借口是人性的弱点,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我告诫自己尽量避免自利归因,不要写没有价值论文更不要抄袭论文,不要夸大自己的成果和贡献。然而自己一个人哪承担得起如此多的罪过,继续把责任都加给自己会把自己逼疯的。
  经后的路该怎么走自已还没想好,但可确定的是应当多为自已想想了。这么多下来自已的生活一团糟,心境更是从来没有好过。一个整天疲于奔跑命筋疲力竭的人,连自已都无没照顾无法爱护,哪还能照顾爱护身边的人。亲人或朋友给我介绍过的姑娘,好几位都很好都令我动心,但一个连自己都无法爱的人哪还有能力爱别人,哪还有资格被别人爱。
  以后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留点时间,所做些自己感兴趣、能提高自身技能或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事吧。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有时候是愚蠢的做法,雄鹰如要改变自己适应海洋去和鱼比赛游泳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不要忘了自己还有天空可翱翔呢。

1 对 “七年工作的反思”的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